7月5日,中法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將首次在北京召開。
今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是中法兩國元首見證簽署的城市可持續發展示范項目,是武漢對外開放、國際合作的金字招牌。
近年來,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法特色,匯聚中法兩國專家團隊,高質量構建了規劃體系,繪就建設發展路徑圖,編制生態城十年發展行動綱要,將用10年時間基本建成對接融入“一帶一路”的開放平臺、引領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示范新城和展示“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建設成就的靚麗窗口。
本著“先規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態后業態”的原則,扎實做好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全域推進生態治理、市政基礎設施、還建房和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第一平臺,使其真正成為可示范、可復制、可推廣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標桿。6月4日,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管委會榮獲第五屆“湖北省環境保護政府獎”。
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負責人說,規劃好建設好生態城,是落實“國家戰略、國家使命”的重大政治任務,也是踐行“武漢行動、武漢擔當”的生動實踐。生態城將始終秉持新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用好“綠色指揮棒”,努力實現生態城“含金量”“含綠量”雙提升。
未來,一座“中法合作之城、低碳示范之城、產業創新之城、生態宜居之城”,將快速崛起于大武漢。
高起點定位 構建高質量規劃體系
2014年3月26日,在中法兩國首腦共同見證下,中法政府代表簽署《關于在武漢市建設中法生態城的合作意向書》,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正式落戶蔡甸區。規劃面積39平方公里,北抵漢江,南臨后官湖,東至武漢三環線,西接京港澳高速。
2014年12月,由法國開發署出資組建的包括阿海普建筑設計咨詢公司等在內的法方技術團隊,同中方技術團隊聯合啟動生態城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雙方歷時2年,經過9輪對接,于2016年底編制完成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總體規劃。總體規劃充分融合了“小街區、密路網”和“高大道、低內街、強節點、柔邊界”的生態城市建設理念,重點打造什湖和馬鞍山兩大生物多樣性中心,布局總部引領、生態科創、創新服務、科教宜居、智造科創五個功能混合、產城融合的發展組團,使之成為宜業宜居的城市發展典范。
近年來,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管委會堅持最高政治站位和最寬國際視野,融合中法兩國在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技術和經驗,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法特色,高點定位,高起點規劃,高質量構建了集總體規劃、城市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于一體的規劃體系。
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負責人說,高質量繪就建設發展路徑圖,編制生態城十年發展行動綱要,從2018年到2027年,用3年時間形成雛形,5至8年時間出形象,10年時間基本建成。近期,形成生態城框架雛形,核心啟動區全面建成,城市規模達到7平方公里;中期,生態城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形成“十字雙軸、東西雙心、南北雙園、多廊多組團”的城市格局,城市規模達到12.5平方公里;遠期,生態城逐步成熟完善,主要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潛心經營“生態富礦” 聚焦6大產業打造城市發展新引擎
城市沒有產業支撐,就是一座“空城”;產業沒有城市依托,只能是“空轉”。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在發展高端產業、吸引高端人才、提供高端服務上下更大功夫,加快推動產業與城市功能融合、空間整合,努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城市發展新引擎。
中法生態示范城選址蔡甸后官湖畔,它不僅僅是蔡甸的,也不僅僅是武漢的,它是中國的、世界的,是屬于這個時代的。
為不斷提升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的品牌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頻頻亮相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里昂氣候峰會、第十三屆國際綠色建筑節能大會、鄂港澳粵經貿洽談活動等大平臺。此前,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管委會還連續舉辦了五屆中法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與法方共同舉辦了中法環境月、中法音樂節等40多場次活動。
2017年2月,時任法國總理的卡澤納夫實地考察生態城,題寫了“在友誼之城共建生態之城”,并向全球推介,法國電視一臺在當地時間晚上8點向法國和歐洲進行了實況轉播。2018年1月,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在答記者問時明確表示生態城是中法兩國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戰略伙伴關系的一個實踐項目。2019年3月,法國歷史最悠久的日報《費加羅報》點名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武漢擁有目前中法兩國在城市建設領域最大的合作項目,兩國元首共同推動的中法生態城正在武漢市蔡甸區建設。
據介紹,近年來,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潛心經營“生態富礦”,始終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體驗消費、高端國際健康醫療、節能生態、綠色智慧交通、創業服務六大重點產業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吸引高效產業、高端人才、頂級企業在生態城創新創業、集聚發展。目前,已引進法國電力集團分布式能源管理、法國庫帖等一批法資項目,及中建·中法之星、中國·武漢太空科創園、優炫信息安全產業園、招商蛇口中法意庫、華建智園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協議投資總額突破500億元。
未來的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第三產業占GDP比重不低于7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不低于55%,成為一座充滿活力、極具吸引力的產業新城。
全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打造高質量發展第一平臺
2019年是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拉開基礎設施框架雛形、實施大規模開發建設的開局起步之年,預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將達200億元以上。
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負責人說,全域推進生態治理、市政基礎設施、還建房和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將把什湖治理作為利用法國先進湖泊治理理念和技術、解決水環境問題的標桿性項目,大力推進生態廊道整治和截污清淤等工程,實現什湖與漢江、后官湖水系連通;把路網建設作為生態城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全面推動新天北路、新天南路等東西向主干道建設,同步推進8條南北向區間道路及核心啟動區15條支路建設,初步形成區域閉合循環。加速推進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和市政管線入廊等項目建設。全面建成地鐵蔡甸線、中法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永久會址等項目;把安置好居民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按照三年基本完成全域還建的時序進度,全力推進規劃面積270萬方的知音、新天、黃陵等三大還建社區建設,今年新開工200萬方。圍繞核心啟動區和重點項目成片有序推進征地拆遷,今年核心啟動區拆遷基本完成,重大路網和還建社區地塊拆遷實現“清零”。生態城已經進入實質性大規模開發建設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