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風暴和通脹輿論的沖擊下,越來越多的人把家庭理財的目光聚焦到了投資商鋪上,雖然從總體上說,投資商鋪相對其它項目抗風險能力更強,預期回報更大。但從已經發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并不是所有投資商鋪的人都抱上了“金娃娃”。有些商鋪投資者由于輕信了開發商的“忽悠”,選錯了投資項目,已經陷入了長期難收到租金,轉讓又無門的困境。“一鋪富三代”的神話還沒開始就破滅了。為了幫助正準備投資商鋪的讀者能選對投資項目,避免投資失誤,筆者根據目前常德市場正在銷售的四種商鋪類型與各自的利弊試做分析,希望能為準備投資商鋪的讀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第一種,獨立產權式商鋪
獨立產權式商鋪即真正擁有分割的獨立產權的物業形態,也就是通常所稱的“門面”。如水星樓購物廣場獨立街鋪。這種商鋪投資者可以自營,也可以出租,或讓經營公司包租。投資者擁有完全處置權,對投資者而言這種擁有獨立產權的獨立商鋪風險相對要低,收益比較穩定。投資者在選擇獨立產權式商鋪時,需要綜合考慮區位、人流量、交通物流、商業氛圍、開發商背景、項目規劃和升值潛力,以及周邊同類型商鋪的總量。在同類商鋪數量過多的條件下,必須選擇由經營管理能力強的公司經營的商鋪才能避免投資風險。
第二種,小產權分割商鋪
小產權分割商鋪即開發商將超市、百貨大樓等開放式賣場進行面積概念的分割,小商鋪之間無隔離墻,一般不劃分實際區域,產權登記在投資者名下,并在一定期限內由開發商或經營方包租,購買者可坐等回報,但難以自行經營。這種商鋪本身不具有獨立使用價值,投資這種商鋪最關鍵點在于一定要選擇是有實力、信譽好的經營商經營的,才能確保長期穩定的收益。
第三種,社區底商
社區底商是指隨著新建住宅小區不斷增多而出現的商業品種,一般指住宅的第一層、第二層為解決小區商業配套問題而設置的擁有獨立產權的商鋪。投資社區底商前需要考慮社區規模、停車條件、廣泛適應性,社區所在區域的整體規劃及社區本身的商業規劃,社區的人口結構和消費能力、開發商實力等各方面因素。通常情況下,社區底商在底商只占社區很小面積比例且周邊商業尚不成熟,住戶對底商依賴性比較大的,投資回報也比較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社區規模尚未形成,商業氛圍尚不成熟的情況下,零收益的養鋪時間可能會較長。
第四種,特殊專業市場產權商鋪
即專業經營某一類商品的市場的商鋪。如廢舊物資交易市場。這類市場是按照國家新產業政策建設的。一般情況下,這類市場政府會出臺歸行納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支持,將分散的經營戶引導進入市場集中經營。相對其它商業市場,這類市場不會出現一城多個同類市場競爭的局面,因而發展穩健,投資安全,收益穩定,盈利前景一片光明。此外這類市場因不處于鬧市,土地成本相對低很多,商鋪價格也相應低很多,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拓展,商鋪未來升值空間會更大。但短期租金收益比鬧市商鋪要低。
總起來看,不同的商鋪類型都有著不同的利與弊。投資者在購買前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多看、多了解,多比較后再做決定。要牢牢記住投資商鋪有“三忌”。
一忌貪心。現在不少商鋪所宣稱的投資回報率都在10%以上。這種投資回報率的計算方式非常簡單,誘惑力很強。如果投資者過于貪心,面對高回報允諾不多問幾個為什么,就有可能掉入“陷阱”。
二忌沒有風險意識。其實任何一種投資都存在著風險,商鋪投資也不例外。投資者必須學會規避風險。在投資之前,投資者應全面考察開發商的實力、誠信度、知名度以及商鋪的定位等。對于開發商宣稱的租金收益以及投資回報率要實地考察,多方探查,摸準項目地段的真實租金水平后再決定是否投資。在簽訂買賣合同前,還應充分考慮租約的真實性和穩定性,不能僅因為租金高、租期長就草率決定。在簽訂正式合同中,寫入“能夠取得真實的租約是買鋪的前提條件”,能更好地規避日后可能出現的風險。
三忌對商鋪日后經營不了解。不少商鋪投資者往往抱著這樣一種心態,投資之后可以坐收回報,不必再操心商鋪出租或租金等問題,但做為一種長線投資,商鋪投資獲得回報的過程相當漫長,而回報多少則取決于商鋪經營情況的好壞。如果經營不成功,租金就會成為“畫餅”。因此在決定投資之前,了解清楚日后的經營情況,是投資者應做的功課。